关于 “智慧地球”的看法与建议
关于 “智慧地球”的看法与建议
信息领域研究组
一、“智慧地球”从技术层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2008年11月6日IBM CEO彭明盛首次公开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发展战略。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这是IBM的炒作,并无新意。我们认为“智慧地球”的理念从技术层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值得重视。
具体来说,智慧地球包含下三个方面特征:
l 更透彻的感知:即利用大量感知、测量、捕获信息的设备与系统,获得地球上所有可数字化的信息。
l 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利用各种形式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将个人电子设备、政府和各单位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连接起来,实现交互和多方共享。
l 更深入的智能化:利用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智能化的优化处理来解决特定问题。
通俗地说,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即“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传感器嵌入到电网、铁路、公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建筑、家庭物品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传感器网把世界各种需要互联的物体都联接起来。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意味着将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超级计算机和“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地球”可以看成IBM公司的一个“口号”,或者说是一个“品牌”,但其内涵和我们强调的“科学发展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面向服务和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理念是相容的。“智慧地球”提倡信息化建设要和能源、交通、物流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强调未来信息技术将融入到所有的应用、服务,成为与人类有关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的一部分,特别关注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如绿色数据中心,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这种理念将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甚至影响人类的思想。“智慧地球”要求我们用全面、综合的眼光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对我们改变盲目追求GDP,靠高耗能、高污染、损害子孙利益上各种粗放型项目的发展路线有积极作用。
智慧地球战略和科学院2050路线图的基本思想是相容的。科学院至2050年信息领域发展路线图提出要构建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强调网络要惠及全民、无处不在,强调信息技术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普及计算思维,强调人类世界、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构成的三元世界整体等等,这些理念与“智慧地球”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实施“智慧地球”战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智慧地球”描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理念要变成实际行动,要面向应用和服务才有价值。智慧地球有行业信息化的含义,但范围更广泛。行业信息化以行业来划分,给自身带来重重限制,有多少行业就有多少行业信息化。智慧地球与行业信息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融合。这是一种超越,改变了以往行业信息化各自为政的做法。
2009年2月初,地中海岛国马耳他耗资7000万欧元,在IBM公司支持下启动实现该国电网和供水系统智能化的计划。与以往的一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只针对一个行业、各行业解决方案互不相关的情况不同,这个项目将电力和供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马耳他一半用水靠能源密集型的海水淡化工厂供应。智慧地球提倡行业融合的取向值得我们重视。
实现“智慧地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以及“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技术可能不是我们实现“智慧地球”理想的真正障碍,如何实现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或者说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的信息化才是人们真正需要面对的挑战,只有战胜这些挑战,“智慧地球”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信息化目前的瓶颈主要是人才素质问题,缺少即懂管理和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中国不缺懂计算机的人,也不缺懂电力、银行等专业的人,但最缺用信息技术整体解决行业应用需求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智慧地球”可能使数字鸿沟越来越扩大,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发达的技术实力形成技术壁垒,限制、排斥后发国家和技术落后国家。有些国家和人群将被排除在“智慧地球”之外。
三、要特别关注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
光讲“智慧地球”还不够,我们要用战略眼光全面地看问题,要关注是谁的智慧,智慧控制在谁手里。美国人不提“智慧美国”,而是提“智慧地球”,而且把实施的重点放在中国。设想,如果我国的银行、电力、物流等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数据中心都掌握在美国大公司手里,甚至这些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根本就不放在中国境内,那将是多么危险的局面。
“智慧地球”体现了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转变:从静态的计算机到动态的数据与内容的获取与分析;从数据与内容的处理到对公司、社会、甚至全球实时行为的监管、控制;从物理的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过去10年中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都经历过空前的繁荣,也面临空前的金融泡沫。但是,两次泡沫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今天,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再次大规模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研究,试图借助其科技基础设施控制全球各层次的信息。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美国的所谓“巧实力”将大大增强。
如果中国全盘采用了IBM “智慧地球”的解决方案,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民族产业的发展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能扼杀我国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使我们失去高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旦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的工业基础设施融合起来,信息系统的安全将影响整个工业基础设施的安全,通过互联网上的攻击可导致大面积电网和交通物流系统的瘫痪。在考虑智慧地球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
我国每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比发达国家约高出50克标准煤,火电厂耗水率每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多,主要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1/3;中国每年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共造成电力浪费约两千亿千瓦时,一年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浪费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中国水资源浪费已经超过美国,工业万元产值的平均耗水量为225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到10倍。
高技术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单一系统发展到行业、地区、政府等更庞大的社会化建设。这是中国企业必须走的发展之路。同时,中国企业也必须学习IBM的环保理念,和基于环保理念的营销策略。
l 中国已经有相应的技术基础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
与Google的云计算平台相对应,在中国有百度和腾讯的云计算平台,已经发展了相应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在SOA方面,以中国长风联盟为代表的企业联盟也推出了很好的产品,有了很好的基础。中国移动也已开展了云计算的研究与应用,与中科院计算所展开联合攻关,实现云计算基础软件架构和应用架构。
中国必须发展绿色的信息计算基础设施,发展高效能的社会生活、生产、消费的模式、理念与方法,
IBM的“智慧地球”使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走行业化与社会化,必须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提升中国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我国要引领“智慧地球”类的理念,通过政府的引导,加强战略研究,协调技术发展,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50-70年代,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年代,我们提倡节约,废物回收利用,提倡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理念已经是“智慧地球”理念的雏形,由于没有先进技术,未能引领发展。
许多企业定制的网络应用程序可能存在大量无法修补的未知漏洞,据统计,2008年发现的漏洞多半与网络应用有关,其中超过74%的漏洞没有补丁。因此,2008年初大规模出现的SQL自动注入漏洞攻击不仅没有被遏制,而且在2008年底攻击数量飙升了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