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所,爱所,扶所-李国杰所长寄语新员工
进所,爱所,扶所
李国杰所长寄语新员工
一、辉煌的历史铸就了高的起点
计算所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曾为两弹一星做出重大贡献,也相继培养出了我国计算机行业中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各地。80年代计算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国家不再分派给固定任务,而是参与竞争获得任务。当时的计算所进行了人员分流,分出20多家公司,为我国计算机行业的产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90年代国家863计划依托计算所成立了国家智能机中心,研制出了现在在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1998年后,计算所成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的单位之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计算所工作了40多年的夏培肃院士说,目前是计算所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知识创新与新时期办院方针
最近,科学院提出了新时期的办院方针: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这两年,科学院每年拿出千万元级的创新经费拨给进创新基地的研究所,鼓励各个所进行创新改革,如结构调整、凝炼目标等,这对于研究所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国家在讲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资料表明,15世纪前,我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相当于一个超级大国。1820年,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32.4%,然后下降到1952年的5.2%,100年的屈辱历史中人均GDP没有丝毫的增加。1958-1978年,中国的GDP增长了3倍,但低于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1995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的11%,2001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800美元从而正式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我们看到,现在中国不是那么落后,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发展有信心。
进入WTO后,国际一体化是个挑战,今后富国益富,穷国益穷,我们不能成为廉价的加工基地,为此,国家会增加对产业核心技术的支持。举个VCD的例子来说,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用别人的专利,中国人的组装线没有挣到多少钱,中国VCD行业火爆的背后,是C-cube和ESS两家生产核心芯片的公司在赚大钱。现在国内手机市场每年8000万部,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也是别人的。如果得过且过,中国的企业就富不起来,只能做低下的工作。进入WTO后,国家不能再直接支持企业做产品开发,只能支持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研究,计算所就是要做竞争前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这也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这是国家的需求。现在网络无所不在,安全问题不能解决是个心病。国外公司开发的芯片中有没有后门谁都无法确认,对国家安全造成了隐患。计算所要做类似于“两弹一星”的任务,如高性能CPU,要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对提高国家GDP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与国际接轨,展开世界前沿的科技研究。
三、计算所员工要有大志向,做实事
1、 当计算所员工,要有事业心、要有抱负。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亚当-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即 “通过追求私利的行为用市场调节来达到人人为大家”,并不是万能的。人总要有点精神。我们每个人不能光考虑个人利益,应当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在一个单位做事不光是个人问题,要考虑点大事,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爱因斯坦宁愿拿着几千元的薪水而拒绝去以色列当总统,他之所以伟大,不光是因为相对论,而是他人格的伟大。做研究要有一种广阔的胸怀,一种事业心。人的自强自力要有动力的源泉,远大的志向是长久的动力源泉。我们的员工对世界、国家、周围环境应有正确的态度,要有理性。
2、 有诚信和责任感。
一个人做事要“言必信,行必果。”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要尊重自己的签字。计算机做出来的东西非常好看,但真正做计算机、开发软件非常枯燥,如果没有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可能会做不下去。与搞物理和数学研究的人相比,搞计算机的人也许不要求非常聪明,但一定要扎实,做事要有耐心,把事情做到底。计算所评价一个人要看能不能做成事情,并且最终能转让出去,对社会有用,造成大的影响。我们要有点求实的精神,不做不上不下的事情。
3、拼搏的精神。
当初智能中心做并型机的时候,队伍是新拉起来的,根本没有经验。我们从国外找了很多资料,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啃UNIX源代码,没日没夜地刻苦攻关,并用“人生能有几回搏”激励自己。后来这批人又下海推销机器,不厌其烦地给人讲解试用,终于打开了市场。去年,这种精神被唐志敏和胡伟武领导的CPU芯片组继承,同样做出了出色成绩。人不但要有事业心、信心、决心,还要有拼搏的精神,才能出大成果。我相信,人才是大任务逼出来的、重担压出来的,有拼才能赢。
4、创新精神。
青年人应更有创新精神,但是,我发现新进计算所的青年人一般胆量较小,标新立异的思想少,这种风气不利于开展知识创新。计算所很鼓励年青人创新,所里前年拿出10万,去年拿出50万,今年拿出100万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交给青年人去管。在座的新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申请这个基金。
计算所有不少人喜欢做“框架”研究,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往往深入不下去,企业也不愿接受这种框架。我更希望在座各位成为某个细的领域的专家,在某个方面成为全所、全国甚至全世界最拔尖的学者或工程师。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少,能力大就范围宽一些,能力小就窄一些,但在技术水平上一定要冲到领先的高度,在某个较窄的方向能够独树一帜就很不错。
5.团队精神与市场意识
计算所是工程性比较强的所,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协作,强调目的性。大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同时,员工还要具备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重视做出来的成果是个有价值的东西。要做企业叫好的东西。计算所要办分所,做企业的孵化器。计算所要成为科研投入的放大器,几百万元的科研投入形成共性关键技术或专利,辐射出去使许多企业累计增加几千万甚至几亿的效益。
6.在做贡献中成长
大部分的新员工都是刚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职工与学生不同,每个职工都要为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招聘时问“为什么要进计算所”?一些求职人员回答:来计算所有好处,能学到很多东西。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业的职工必须为社会做贡献,在贡献的同时当然会学到很多东西。人不能一辈子都在学校学习,要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东西,边干边学。计算所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今后要大力抓培训工作,今年财务预算中人员培训开支比去年增加一倍,希望创造人才高速成长的环境。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