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向,做实事
李国杰专栏:
编者按: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下面一段话摘自李老师在最近举办的中科院计算所的新员工培训会的讲话,相信对我们大家也不无裨益。
有志向,做实事
我对新员工讲几点希望。
一、要有事业心、要有抱负。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亚当-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即 “通过追求私利的行为用市场调节来达到人人为大家”,并不是万能的。人总要有点精神。我们每个人不能光考虑个人利益,应当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价值融入为国家富强的事业奋斗之中。在一个单位做事不光是个人问题,要考虑点大事,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爱因斯坦宁愿拿着一年几千美元的薪水而拒绝去以色列当总统,他之所以伟大,不光是因为相对论,而是他人格的伟大。做研究要有一种广阔的胸怀,一种事业心。人的自强自力要有动力的源泉,远大的志向是长久的动力源泉。我们的员工对世界、国家、周围环境应有正确的态度,要有理性。
二、 有诚信和责任感。
一个人做事要“言必信,行必果。”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要尊重自己的签字。计算机表演出来的东西非常好看,但真正做计算机、开发软件非常枯燥。如果没有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可能会做不下去。与搞物理和数学研究的人相比,搞计算机的人也许不要求非常聪明,但一定要扎实,做事要有耐心,把事情做到底。计算所评价一个人要看能不能做成事情,并且最终能转让出去,对社会有用,造成大的影响。我们要有点求实的精神,不做不上不下的事情。
三、拼搏的精神。
当初智能中心做并型机的时候,队伍是新拉起来的,根本没有经验。我们从国外找了很多资料,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啃UNIX源代码,没日没夜地刻苦攻关,并用“人生能有几回搏”激励自己。后来这批人又下海推销机器,不厌其烦地给人讲解试用,终于打开了市场。去年,这种精神被唐志敏和胡伟武领导的CPU芯片组继承,同样做出了出色成绩。人不但要有事业心、信心、决心,还要有拼搏的精神,才能出大成果。我相信,人才是大任务逼出来的、重担压出来的,有拼才能赢。
四、创新精神。
青年人应更有创新精神,但是,我发现新进计算所的青年人一般胆量较小,标新立异的思想少,这种风气不利于开展知识创新。计算所很鼓励年青人创新,所里前年拿出10万,去年拿出50万,今年拿出100万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交给青年人去管。在座的新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申请这个基金。
计算所有不少人喜欢做“框架”研究,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往往深入不下去,企业也不愿接受这种框架。我更希望在座各位成为某个窄的领域的专家,在某个方面成为全所、全国甚至全世界最拔尖的学者或工程师。 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少,能力大就范围宽一些,能力小就窄一些,但在技术水平上一定要冲到领先的高度,在某个较窄的方向能够独树一帜就很不错。
五、团队精神与市场意识
计算所是工程性比较强的所,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协作,强调目的性。大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同时,员工还要具备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重视做出来的成果是个有价值的东西。要做企业叫好的东西。计算所要办分所,做企业的孵化器。计算所要成为科研投入的放大器,几百万元的科研投入形成共性关键技术或专利,辐射出去使许多企业累计增加几千万甚至几亿的效益。
六、在做贡献中成长
大部分的新员工都是刚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职工与学生不同,每个职工都要为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招聘时问“为什么要进计算所”?一些求职人员回答:来计算所有好处,能学到很多东西。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业的职工必须为社会做贡献,在贡献的同时当然会学到很多东西。人不能一辈子都在学校学习,要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东西,边干边学。计算所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今后要大力抓培训工作,今年财务预算中人员培训开支比去年增加一倍,希望创造人才高速成长的环境。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