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必须两手硬

抓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必须两手硬

                                 —— 曙光计算机研制与产业化的体会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李国杰

 

曙光计算机在863计划15+8重大项目中占了两项,一项是曙光大规模并行机关键技术突破,另一项是曙光服务器系列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几年来曙光计算机的研制、推广与产业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已在国内初步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并即将出口海外。兼顾科学工程计算、网络信息服务与事务处理,通用性更强并有自已特色的曙光2000超级并行服务器正在研制之中,98年上半年将推向市场。以曙光一号知识产权为基础成立的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开拓市场、推广曙光系列工作站与服务器的工作中不懈努力,已在教育科研、石油、铁道、内贸、税务、邮电等十几个领域销售250多台曙光机,初步打开了局面。特别是曙光机在天津市全面推广被列为国家科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对上海、深圳等省市部门产生很大影响,大大促进了曙光机的推广与产业化。曙光计算机的研制与产业化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高水平863科研成果,再向企业转移形成高技术产品占领市场的一次艰难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拼搏,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863计划重大项目,要想取得国家受益、百姓叫好、有显著影响的重大成果,必须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市场开拓,两手都要硬。分离技术与市场,或者一手硬一手软都会导致挫折或失败。

 

一、正确理解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辨证关系

863计划已实施11年了,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科委提出了实施15+8重大项目的战略措施,一手抓关键技术突破,一手抓成果转化与推广,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与其他承担15+8重大项目的单位不同,国家智能机中心和曙光公司由于采取1+1模式,承担两方面项目,工作中更需要认真地处理技术推动与市场牵引之间的辨证关系。仅仅停留在“推拉模式”的初浅认识上还不够,要形成有效的合力,必须先明确朝什么方向前进。如果拉车向东,推车向西或向南,不但车子动不了甚至有翻车的危险。我们在研制与推广曙光计算机的过程中,时时在向自已: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站在更高的角度,我们也经常在思索:实施863重大项目乃至整个863计划究竟是为了什么?当863计划完成时,历史将如何评价这一长达15年的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的业绩?我们认为,尽管863计划本身不是产业化计划,但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从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来评价这一计划的贡献。对于信息领域特别是计算机主题,给国家纳税,为我们提供科研经费的全国劳动人民一定会考察863计划是否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为提高民族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国产设备和技术在国内大型信息系统中的占有率,为增加民族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提高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这是历史赋予863计划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处理好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牵引的关系。

国家智能机中心虽然处在中科院的一所老研究所的大环境里,但经过几年的磨练,我们的科研人员的理念与价值观已有较大的转变。成果通过鉴定、获得科技进步奖已不是我们主要的奋斗目标,进外企或出国增加个人收入的诱惑力也逐渐减小。我们身边就有一支队伍为外国公司开发软件,每月工资比中心员工高几倍,但金钱瓦解不了中心员工为振兴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而拼搏的斗志,曙光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自豪感。我们的员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到了每个人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时候,需要“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御外国产品的入侵。我们的研究项目,小到几个人开发的应用软件,大到价值上千万元的大规模并行机,都要求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一定要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而不是把个人兴趣或单项技术的先进性摆在第一位。我们把对国外技术的跟踪主要当成人才培养与技术储备过程,多数由在读的研究生完成。几十名博士生、硕士生是中心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他们结合863课题跟踪学习,毕业后就成为技术突破创新的中坚力量。在曙光公司我们专门成立了直属总裁办公室的产品战略发展办公室,对每一个准备上马的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严格的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分析。在这种综合分析中,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是导致产品成功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按照在限制条件下求最优的原则处理两者的矛盾。在诸多限制条件中,推出产品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错过了时机,再好的技术也挽救不了产品失败的命运。

如果说“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一所大学校,我们还只刚刚上了入门的第一课。与国内外成功的高技术企业相比,他们是正规军,我们还只是“小米加步枪”的武工队。在处理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的矛盾时,我们常常顾此失彼,一手硬一手软。一旦用户告急而前方的技术支持人员难以对付时,正在做新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往往放下手中的活立即奔赴第一线“冲锋陷阵”。出现这种不规范的管理表面原因是人手不够,但深层次原因还是不能正确处理好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有些项目市场开拓力量较薄弱,有些项目技术突破创新力量又明显不足,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我们体会到,863精神中的“创新”与“求实”不能割裂,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没有创新的思路跨越发展,我国的高技术难有实实在在的进步;而没有接受市场竞争检验的求实态度,我们也难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创新。一个健康发展的高技术企业应当是哑铃型,加强研究开发与市场销售这两头,像华为公司一样,40%的员工搞新产品开发,30%的员工开拓市场。按照技术与市场两手硬的原则我们已对机构与人员安排进行了调整,希望今年开创新的局面。

 

二、抓住机遇,以创新求跨越发展

计算机是一个既相对成熟又在迅速发展的产业。微机与低档服务器已经形成了IntelMicrosoft两大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我们创新的余地很小。采取联想、长城等公司的做法,以生产与服务为主也能抢占一部分市场,但利润很薄。SMP多处理机也已逐步形成了公认或事实上的工业标准,我们跟踪IBMSGI等公司,永远只能咬住人家的尾巴,而脱离主流计算机自己另搞一套用户又不接受。我们创新的重点似乎只能放在尚未形成工业标准的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上,而这类产品目前市场不大,需要我们花很大的投资培育新市场。这就是我们在计算机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两难局面,难就难在究竟选择什么方向作为创新的突破口,也就是说,难在找问题而不仅仅是找答案。

我们在研制大规模并行机时,对未来几年计算机发展的趋势与市场前景做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Internet网的蓬勃发展,全世界范围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高潮,促使计算机产业进入以网络业务为中心的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后来居上、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今后几年里,微机、工作站、小型机、大型主机及大规模并行巨型机的传统分类将逐步消失,计算机将演变成客户机与服务器两大类。大规模并行机也将成为一种专用服务器,支持大型科学工程计算、数据仓库、事务处理、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服务。从市场份额来说,网络信息服务和事务处理将比科学计算更大。Netscape,Java的出现引起巨大反响,预示软件上一场大变革正在开始,各种各样Web服务器成为当前各公司研究热点。各大公司都试图以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影响新工业标准的建立,因为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863计划应当勇敢地投入这一场决定计算机未来的国际大竞争。

从我国正在开发的各项金字工程以及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的信息港计划来看,支持国家级或地区级信息系统的超级信息服务器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台。另一方面,一旦可扩展的技术突破以后,多少亿次峰值计算速度的主要限制因素将是研制经费投入强度。863计划经费有限,其主要目标是突破关键高技术,带动高技术产业。根据潜在的市场需求和跨跃发展的原则,经过306专家组和全国同行专家反复论证讨论决定,曙光2000的目标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特色的超级服务器,不以追求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峰值速度为目标,而强调在用户使用方便、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创新,做出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前瞻性突破的超级服务器产品。在今后几年里306主题要更加高举“智能化”的旗帜,在网络环境下面向多模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上做出特色。国家智能机中心在智能化检索和信息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已有多年技术储备,在超级服务器研制中正好大有用武之地。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源泉。863计划的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往往着眼于两、三年以后的市场需求;而公司在成果转化推广时往往更注重当前的市场需求,按市场上明确的需求去创新,往往成功的把握较大。我们在铁道部推广双机热备份高可用系统时,发现许多用户需要一种终端方式的高可用系统,我们组织力量攻关,较快地拿出了这种系统,得到用户认可与好评。以此成果为基础就可以发展成一种有特色的新产品。

总的来讲,智能中心与曙光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在探索道路,成绩不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又有较大市场的产品还没有形成。今后几年,我们将调整创新的方向,重点放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的服务器软件上,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鼓舞智能中心破关探险的勇气,争取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更明显成绩。

 

三、进一步改变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推广曙光计算机最大的困难不是产品没有竞争力而是许多用户目前对国产机还不信任。形成这种局面有历史上国产机质量不过关的原因,也有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导致的奇怪逻辑:买外国机器出了问题拍板采购者没有责任而买国产机却要承担风险。而对这种形势,怨天尤人、抱怨用户缺乏爱国心无济于事,只有靠产品信得过的质量和比外国公司更周到的服务来赢得用户的信任。通过一年的努力,曙光天演品牌逐步被用户接受,这不但增强了更多用户的信心,而且教育了我们自己。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外国大公司,而是用户的心理和我们自己的信念。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科研人员走向市场推广产品必须不断加强服务意识。“让用户满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与前进的动力。我们办高技术企业向社会提供曙光计算机只是企业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曙光机这一载体使用户单位的需求获得满足。实际上,计算机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将逐步发展为以技术服务为主业,而保证高质量的服务正是我们有可能战胜外国大公司的主要法宝。

曙光机在天津市税务、商场、海关和高校等部门全面推广(已签订购买204台曙光机合同)对我们的技术支持能力是一次考验。曲维枝副市长讲“天津的用户对国产计算机有爱心”,我们必须以加倍的努力回报用户的爱心。天津市只要一反映机器有问题,我们的维护人员半天之内就赶到天津。依托天津市计算所和南开大学,现已建立了曙光技术服务中心与培训中心。我们安装一套曙光高可用服务器在东北三间房东站做实时火车调度,我们的技术支持人员冒着零下26度严寒两次赴现场为用户排忧解难,而外国一公司有六套类似的机器在东北铁路线各站,其中5套出了问题都无人过问。鲜明的对比大大增强了铁道部采用曙光高可用系统的信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用户的信任是靠我诚心诚意的服务一点一滴地争取过来的。同样,在国内许多计算中心的大机器很少人上机的形势下,由于我们热情的服务,安装在北京与合肥的两台曙光1000的用户却十分饱满。中国科大每周7天每天24开机还满足不了用户对机时的需要,已正式打报告强烈要求升级换代,安装曙光2000。服务社会是我们的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技术服务质量与效率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曙光机的推广今年会上一新台阶。

 

四、勤谋略、结连环、造大船、兴产业

计算机领域竞争已白热化,我们的势力十分单薄,每个单位若守着自己的一点点863成果小打小闹决没有前途。联想、方正等80年代建立的公司经过十年磨炼可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到了90年代,历史已没有给曙光公司留下十年磨一剑的机会,我们不发展与发展慢都是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须联合志同道合的高技术企业,尽快结连环,建造一艘经得起狂风恶浪的大船。曙光公司是以生产销售服务器平台为主的企业,与通信企业、软件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性,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是当前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大联合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正在紧张地筹划大联合,尽快让大船扬帆出海。如果8863成果转化推广项目都能在本领域结连环,造就一艘大船,863计划就能培育出一支威武雄壮的舰队,驶向未来的21世纪。

在造大船、兴产业的努力中,国家科委与政府各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我国财力有限,只能采取“窄频带,高振幅”的策略,在仔细优选的方向做出可与国外大企业一争高低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法、反倾销法、卖方或买方贷款、制定有利于民族高技术产业的国家工业标准等各种途径,扶植优选的特别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或项目,还需要解放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稳定高技术人才,吸引高技术人才。只要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一条符合国情和高技术发展规律的路线,863计划必将以其光辉的业绩载入史册。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