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振兴民族高技术产业
中国曙光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筹)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李 国 杰
曙光并行计算机作为863计划的重要成果问世以后,得到党中央与各级政府部门
的高度重视,国家科委将曙光计算机产业化列为94年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一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筹办中外合资曙光(集团)有限公司,一方面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努力生产、推广、销售曙光计算机,并以曙光机为基础大力开展信息服务与信息系统集成,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一年来的酸甜苦辣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以一项863成果为基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集团,在高技术市场上真正占一席之地,其道路十分艰难。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中进入角色,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并付出比研制新产品还多十倍的努力,才可能在高技术产业化上获得成功。
曙光一号已生产了22台(包括鉴定前研制的两台),其中10台94年9月份全部生产调试出来,并已有用户,最近生产的10台95年一季度投放市场,主要用于日元贷款的各部门信息系统与Internet服务器。目前我们正在与郑州信息工程学院(04机)、北京邮电大学合作研制以曙光一号为通讯服务器的智能网平台,计划需用10台以上曙光一号。95年下半年以后将主要推其升级产品曙光二号与曙光三号,不再以曙光一号为重点,但在Internet服务器等方面如打开局面,还会继续生产曙光一号(市场预测有上百台的需求)。
曙光一号目前的用户有埃及穆巴拉克国家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CIMS中心、武汉大学、南京新技术开发区、湖南省邮电局、湖南省计算所、电子部评测中心、中科院图书馆等,即将安装的有北京市信息中心、北京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郑州信息工程学院、邮电部信息中心、国家科委办公厅、国家教委信息中心、国务院办公厅等并准备在银行与商场选择突破口推广使用。
随着三金工程与信息高速公路上马,与Internet联网已成为各部门的迫切需求,国家智能机中心走在国外公司前头,率先在国内推出曙光Internet服务器,已在曙光一号上移植成功包括Email、FTP、Mosic(WWW),Gopher, Archer, News等全部Internet功能的服务器软件,使曙光一号成为我国各部门各地区与国外联系,索取各种有用信息的理想的通讯服务器,20多个部委信息中心参加了智能机中心召开的现场演示会,许多部委表示在日元贷款的信息系统项目要采用曙光Internet服务器。通过几个月摸索,我们找到了推广曙光一号的突破口,今后曙光系列产品将在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94年12月曙光一号系统在埃及穆巴拉克实验室非常顺利安装成功,我们的工作人员作为中国计算机专家在埃及讲学培训,很受尊重,在埃及建立了良好信誉,为863计划争了光,也为今后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推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在863高技术产品走出国门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用户需求,曙光计算机必须不断升级形成系列产品。国外
各大公司每年都推出新产品,技术更新很快,我们要在市场上争一席之地,也必须每年推出新产品。95年我们将推出曙光二号,性能价格比将比曙光一号提高一倍以上;96年一季度推出曙光三号,其性能又将提高一倍,曙光三号将采用主流芯片Power PC 604,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我们将特别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移植,首先根据国内市场需要,使曙光系列服务器在通讯、信息服务、事务处理、实时处理、图形及多媒体应用等方面具备丰富的软件。曙光系列不仅向高性能(多处理机,大的存储容量与快速I/O)发展,而且要根据国内用户需求,发展低档国产机(包括单处理机,双处理机产品)。
在开发新产品时,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的方针,不是一切从头做起,而是对系统的每一部件都做仔细的性能价格比分析,买来合算的部件就买,自己做有特色的附加值高的部分,尽量通过自己的知识产权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不以国产化程度高为追求目标,而是以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要,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为目标,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推出更新换代产品。市场如战场,任何延误等于扼杀自己的产品。
今年年初科委主任办公会启动曙光产业化工程后,我们立即着手筹备成立中外合资曙光(集团)公司,经多方面努力筹集资金,到今年七月,中国火炬投资公司(在加拿大注册公司)、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广州白云山集团、深圳桑夏公司、中国科招公司等五家签定了成立中外合资曙光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协议,总注册资金为887.7万美元,其中外资250万美元。经过国际上最著名的谘询公司--安达信公司十分严格的审计评估,曙光一号知识产权作价240万美元,由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代表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持有。由于外资是采用通过银行摹集基金的方式,受西方股票市场影响,今年西方股票市场不景气,外资未及时到位。曙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审办手续已经得到电子部、经贸委、北京新技术开发区等各有关部门批准,最后一步工商局注册正在办理之中。我们将努力争取一月份公司注册成功,正式开始运作。
由于曙光(集团)有限公司尚未正式成立,曙光计算机的推广今年只能由智能机中心独资的北京市曙光计算机公司来做,该公司注册资金与流动资金都很少,没有能力招聘许多人做推销,也无法做广告大力宣传,对曙光一号的推广有较大影响。但是,公司员工在资金十分缺乏的条件下积极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94年营业额已达一千多万元(不包括正在办理的800万元杭州百货商场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我们已在邮电、海关等许多部门建立了良好信誉,为95年大干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今年国家科委分两次投入400万元(曙光(集团)公司股金的一部分),已全部用于生产20台曙光一号的原材料费用,科委的经费支持对取得今年工作的成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先抓计算机研制、生产再配软件,找应用部门推广,另一种大力抓系统集成,从用户信息系统的需要出发,先明确软件需求,再根据软件配制合适的硬件系统,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把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带起来。一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在中国第一条路很难走通。通用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外大公司每年投入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而计算机结构已日益标准化,想从原理结构上标新立异,正面与国外大公司打“阵地战”取得胜利难度极大。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真心实意为国内用户服务,了解用户需求,愿意承担系统集成的风险,并且我们掌握了先进的全对称多处理全部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机器硬件、软件方面体现某种特色。我国各部门选择高性能计算机,性能价格比不是唯一标准。许多单位是先选中我们为系统集成商,然后才考虑在他们的系统中部分使用曙光机,我们要高举863高技术这面旗帜,取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的信任,力争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系统集成商,从而带动曙光系列计算机的销售。
94年我们在邮电部系统打了两次漂亮仗,一个是湖南省邮电综合信息网,总投资约一亿元,12月20日我们在长沙正式签订了560万元的系统集成协议书,湖南省邮电信息网是邮电部门第一个实施的全省范围信息网络工程,在众多国内外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一举中标,为今后在邮电系统推广曙光系列产品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另一项是我们承接了邮电部机关大楼的信息网络工程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第二期工程(三座大楼联网)已开始设计。以邮电部为突破口,曙光系列服务器产品将进入许多部委机关大楼。在最近上马的202亿日元贷款信息系统项目中,已有不少部委主动与我们联系,要求我们做总体规划与系统集成,曙光系列产品将在国家经济信息化与各部门办公自动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开展系统集成的同时,曙光集团将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公司或销售网点,一方面推销自己生产的曙光系列产品,也积极开展OEM甚至代理业务,通过与Motorola、IBM、SUN、SGI 等公司合作扩大市场份额,95年的销售额目标是保一亿元争两亿元,其中系统集成的收入约占一半。
计算机与通信紧密结合已成为90年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特点,通信领域本身也是高性能计算机的一大市场。曙光计算机用于银行等事务处理领域,受到价格昂贵的国外数据库产品的制约,而将曙光计算机作为网络通信服务器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经过技术人员努力,我们率先在国内推出曙光Internet服务器,在曙光一号上实现了Internet全部功能。
人们把高速信息网比喻成信息高速公路,但许多人只关心修路不关心跑什么车,更不关心车上装什么货。实际上,目前Internet网上信息非常非常多,如何找到有用的信息是必须重视的大问题,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信息查询与信息收集、分类问题,使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与曙光公司成为国内最权威的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信息服务在各行各业推广曙光系列产品,目前已在电子部评测中心等单位开展此项工作,今后要推广到国务院办公厅、科委办公厅以及各个新技术开发区总部及外商云集的各大宾馆。曙光计算机将为金桥工程直接做出贡献。
在科委高技术司的组织下,我们与郑州信息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实行强强合作,力争在96年3月以前研制成功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邮电系统智能网平台,以曙光机做服务器(提供大容量、容错的数据库)与HJD 04机相连,提供800,200及虚拟专用网、语音信箱等服务,此项工程意义重大,也为曙光服务器在邮电通信领域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
曙光公司筹备已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注册公司时间之长超出我们的预料。公司未正式成立,资金未到位,许多工作无法开发,公司知名度也打不上云。我们必须当机立断,立即将公司注册下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在外国各大公司纷纷打入中国市场的形势下,国内不少有影响的人士主张停止对硬件、系统软件、甚至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支持。曙光公司在这种形势下上马不但要有振兴民族高技术产业的勇气与决心,而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保持一支独立自主的研制开发力量,锲而不舍,准备打5年以上的持久战,到本世纪末使我国自己生产的高性能计算机真正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力争2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与联想、吉通等国内有实力集团的真诚合作。将国内的力量联合起来与国外公司竞争。也要争取各种机会与国外大公司(如IBM、Motorola、SUN、HP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包括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目前我们正与Motorola等公司洽谈合作,计划成立合资公司。
有些产品也可以从做OEM产品开始,积累经验,扩大市场,使“曙光”成为众人皆知的名牌产品。
在公司内部建立高效率的公司机制与公司文化,正确处理好智能机中心与曙光公司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公司与中心人员都能安心工作,为振兴民族高技术产业这一总的目标共同奋斗,是我们95年工作的重点,我们深知我们肩负之重任,也清醒地了解我们面临的重重困难,但我们愿意付出全部精力拚搏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