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奖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正式公布了国内外专家从互联网领域海量创新中评选出的17项“领先科技奖”获奖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成功入选,与通义千问大模型、GLM大模型、GitHub Copilot编程智能体、银河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北斗三号卫星导航技术等前沿成果共同获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公布“启蒙”项目获奖情况

CCTV-2央视财经频道直播报道“启蒙”项目获“领先科技奖”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处理器芯片软硬件的全自动设计,是计算所陈云霁、郭崎团队长期坚持的研究目标。芯片设计是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专业人力和资源。传统的芯片设计依赖工程师团队编写硬件描述代码(如Verilog、Chisel等),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生成电路逻辑,并反复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优化。这一过程高度专业且复杂,通常需上百人团队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成本极高。同时,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专用处理器设计日益多样化,使得芯片基础软件适配需求激增。传统设计范式下,软件生态适配周期长、成本高,严重制约硬件算力释放。

国际首个由AI全自动设计的CPU“启蒙1号”(左)和超标量处理器核“启蒙2号”(右)
为提高处理器芯片软硬件的设计效率,计算所陈云霁、郭崎团队提出“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旨在推动芯片设计从“工程师手动设计”迈向“AI自动设计”。该系统基于大模型、智能体和布尔逻辑生成等前沿技术,目前已实现自动设计RISC-V CPU,并自动配置操作系统、转译程序、高性能算子库,达到人类专家设计水平。先后实现国际首个由AI全自动设计的CPU芯片“启蒙1号”和超标量处理器核“启蒙2号”,在5个小时内完成RISC-V CPU的全部前端设计,规模超过一千万逻辑门,性能分别达到Intel486和ARM A53水平。同时实现国际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操作系统内核配置自动优化方法、自动跨平台张量程序转译工具和高性能张量算子自动生成框架,在多种硬件平台上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人类专家手工优化水平。其中“启蒙1号”被《自然》新闻评价为“中国芯片发展的好消息”。启蒙项目的网站参见:https://qimeng-ict.github.io/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是由中国倡导并举办的全球互联网盛会,旨在搭建世界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国际平台,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大会现有来自5大洲近千余名行业代表和负责人参加,包括国际组织、互联网领军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及多位互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领先科技奖”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核心部分,旨在全球范围内表彰和奖励互联网领域最具前沿性、颠覆性和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彰显互联网领域从业者的创造性贡献,搭建全方位的创新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接收到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400余项互联网领域高水平成果申报该奖项,内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最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领衔的国际评审团队从中选出了17项入选成果。“领先科技奖”的颁奖典礼于11月6日下午举行,CCTV-2央视财经频道进行全程直播。其中“启蒙”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千帆星座卫星规模化研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两项成果源自中国科学院。
